• 回答数

    0

  • 浏览数

    2322

  • 收藏数

    0

作者:kepu1126 发表于 2021-4-27 09:40: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道路与铁道、地下工程的不断兴建,工程界对基坑支护及边坡支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两排平行的长短不同的前后排钢筋混凝土桩以及连接前后排桩的联系梁组成的空间椅式围护体系,即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得到了应用。与单排及双排桩支护结构比较,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机理及其设计计算更为复杂,学界尚缺乏权威探讨。

权威软件如理正岩土及理正深基坑和GEO5软件中不见相关模型与方法。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也找不到相关模型及方法来分析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在汉斯出版社《土木工程》期刊中,有学者认为在设计原理上,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与门型双排桩支护结构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产生的基础,因此在工程实践中,技术人员一般承袭后者通用模型及算法对前者的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取得其设计计算相关数据并应用于实践。

我国学者对门型双排桩支护结构工作性状已进行过诸多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方法的探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内力及变形分析方法。但对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有学者对椅式双排抗滑桩用有限元等手段进行过相关研究与讨论,但并未形成便于工程应用的理论分析方法。有限元分析尽管具有易于模拟材料特性、边界条件及接触面特性等特点,但对材料模型试验参数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对桩的弯曲特性模拟及具体处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且存在计算时间长,计算参数难以从地勘报告中获取等,难以被工程技术人所掌握。

本文基于Winkler地基梁思想及土力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结合传递矩阵法和平面杆系有限元法,针对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提出了混合法有限元分析方法,并与实际工程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计算参数容易确定等特点。

本文提出了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分析的混合有限元法,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且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在连接前、后排的连系梁平台上作用施工荷载不仅不影响各支护桩水平位移与内力,而且能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2)桩端约束类型对该支护结构水平变形和坑底以上桩身弯矩影响很小,但对坑底以下弯矩的分布及大小影响很大。因此,根据桩端岩土性状及嵌固深度,特别是对于嵌岩桩,合理确定桩端约束类型,是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能否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协调的关键因素之一。3)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前排桩桩身最大弯矩位于坑底以上,而后排桩桩身最大弯矩位于坑底以下。同时,完全可以通过调节连接前后排桩联系梁的设置位置来调整前后排桩身内力分布,使用前后排桩身最大内力接近。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关于作者
kepu1126

用户组:资深会员

  • 主题

    897

  • 帖子

    897

  • 关注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