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0

  • 浏览数

    2897

  • 收藏数

    0

作者:kepu1126 发表于 2020-8-18 09:25: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社交焦虑是目前常见的焦虑形式之一,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从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出发,梳理发现社交焦虑者对于自我的感知方式和认知评价更加消极,情绪体验也以消极情绪为主,行为更倾向于回避,且更可能产生病理性行为。

目前对于社交焦虑的干预方法主要集中在注意偏向训练、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和团体心理辅导,在汉斯出版社《心理学进展》期刊中,有论文指出未来可进一步探明社交焦虑者的内隐自我态度和外显自我态度的差异,对于社交焦虑的干预机制也需要引起重视,并且可从内隐自我态度的角度进行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社交焦虑者自我态度的突出的特点为其对自我的负性评价多。态度的ABC模型指出,态度包含了情感、行为、认知三个成分。目前对于社交焦虑的干预方法有很多,其中涉及改善社交焦虑者自我态度的干预方法主要集中在注意偏向训练、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和团体心理辅导等,除此之外,还有个体咨询的方法。

社交焦虑作为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机制及干预方法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社交焦虑者的自我态度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在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方面会有更多的消极体验。目前社交焦虑的干预方法形式多样,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社交焦虑者的自我态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明,尤其是对其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比较。虽然前面已经论述了社交焦虑者在自我态度上具有典型的负性倾向,但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作为态度的两种不同成分,社交焦虑者的内隐自我态度和外显自我态度是否有区别,这两种态度对于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又是否有所不同,这些也是值得去探讨的,并且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社交焦虑的心理机制。

第二,对于社交焦虑的自我态度干预方法很多,但对于干预方法的有效性机制探讨却不多。无论是注意偏向训练,还是网络认知行为治疗,亦或是团体心理辅导,对于社交焦虑的有效性虽然都得到了研究证实,但对于有效性的内部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这对于进一步揭示社交焦虑的形成维持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帮助对比各种干预方法,找到更加高效便捷的社交焦虑的干预方式。

第三,社交焦虑的自我态度干预方法中,以内隐自我态度作为切入点的干预研究很缺乏。目前对社交焦虑的自我态度干预主要集中在对外显态度干预,达到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改善,而外显态度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选用内隐自我态度作为干预对象可能更有效。而且已有研究者使用评价性条件反射作为改变个体的内隐态度的实验范式,为社交焦虑的内隐自我态度干预提供方法上的支持,未来研究可作进一步验证。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关于作者
kepu1126

用户组:资深会员

  • 主题

    897

  • 帖子

    897

  • 关注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