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0

  • 浏览数

    507

  • 收藏数

    0

作者:团子良 发表于 2023-1-13 10:05: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团子良 于 2023-1-13 10:05 编辑

CO,重要的C1合成子,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1974年,Heck小组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实现了烷基卤代物、CO及亲核试剂的三组分偶联,为合成酰胺、酯类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近些年来,通过氧化攫氢实现烷基的多样化转化一直备受有机学者的关注。
武汉大学雷爱文、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吴小峰小组分别报道了氧化烷烃,历经自由基机制,实现插羰合成酰基化合物的新方法。

2018年,武汉大学雷爱文小组报道了一例氧化插入双羰的新方法。

最近,武汉大学雷爱文小组基于前期工作,通过不同过渡金属切换,实现了羰基的插入数量,为合成多样化酰胺类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Tuning the Oxidative Mono- or Double-Carbonylation of Alkanes with CO by Choosing a Co or Cu Catalyst.
DIO:10.1021/acscatal.2c02569.
小编之悟

武汉大学雷爱文小组长期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高效合成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先前推文大都介绍了其在光、电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其小组利用廉价过渡金属催化实现了CO插入数量的工作,反应体系也涉及自由基捕获过程。小编觉得此处是否可以涉及烷基胺物种,从而实现合成环状酰胺类化合物,合成内酰胺及酰基内酰胺物种,是否兼容中环。小伙伴有任何想法欢迎下方留言!麻烦点点小主点点关注。精彩文献赏析不断!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