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0

  • 浏览数

    2312

  • 收藏数

    0

作者:kepu1126 发表于 2021-4-2 09:02: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贺兰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宁夏北部的天然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黄河、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并波及西北、华北及其他地区。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是我国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由于历史原因,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频繁,重大环境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在贺兰山保护区因露天开采,破坏地表植被,而且造成水土流失,又诱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切断了生态保护区生物廊道,对开采区景观、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均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汉斯出版社《世界生态学》期刊中,有学者提出为了加快恢复贺兰山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尽快开展贺兰山露天开采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具有迫切性。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维护和提升贺兰山生态系统功能,对维护宁夏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宁夏“生态立区”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贺兰山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治理成为宁夏生态环保领域的“一号工程”。目前各企业采矿场地关闭后采取了一些植被恢复措施,但是保护区露天煤矿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技术力量不足,而且缺乏科学性,现有措施强化了人工痕迹,地形地貌和植被未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系统引进先进的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技术,研发适合贺兰山高海拔露天煤矿采迹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模式并进行示范,显得极为迫切。

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贺兰山保护区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研究”(2018BFG02002),瞄准该领域技术短板,组成具有遥感、矿区复垦、生态修复、植物生态等学科背景的专家队伍,以近自然地形重塑技术和研发乡土物种植被恢复技术为核心,综合应用地貌、土壤、水文、风沙动力学、生物、恢复生态等学科相关理论,在贺兰山生态保护区汝箕沟研发采煤迹地地形重塑与土体重构技术、采煤迹地土壤改良与边坡防护技术、适生乡土灌草选育及植被抗旱建植保育技术,确立科学合理的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并进行综合示范,为贺兰山生态治理区生态修复工程与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并将贺兰山保护区采煤迹地生态治理区打造成我国干旱区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的示范样板区,为西北地区同类地区的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本项目开发的近自然地形重塑装备智能化系统,可为贺兰山保护区采煤迹地低成本生态修复提供技术保障,降低工程成本10%以上;贺兰山采煤迹地植被快速恢复所需的乡土物种苗木繁育,以及土壤快速培肥技术所需的原料,可带动、引领特色乡土种苗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实现脱贫致富找到新途径;生态修复项目的资金投入,以及今后的技术示范推广,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生态修复样板工程带动的生态旅游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采煤迹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因此,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矿区属半干旱、高寒、高风蚀、高水蚀的生态脆弱区,应科学管理。项目今后需要进一步对人工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监测–评价–管护、植被与功能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内容有:1)生态修复项目区土壤种子库研究;2)水、土、气、生等要素变化的长期定位监测,尤其是植被演替过程与生物多样性监测等;3)坡面不同恢复阶段植被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4)植被–土壤互作效应;5)生态恢复效果及成本评价。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关于作者
kepu1126

用户组:资深会员

  • 主题

    897

  • 帖子

    897

  • 关注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