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0

  • 浏览数

    2816

  • 收藏数

    0

作者:kepu1126 发表于 2019-12-19 10: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对幸福论题的思考与探索,贯穿马克思理论研究和革命斗争始终,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建构了科学的幸福理论。启程新时代,马克思的幸福思想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增进人民整体福祉,指导中国人民幸福感立体化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

    幸福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生存与发展境遇的审视,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汉斯出版社《哲学进展》期刊中,有论文基于对传统幸福论的批判解构、增删补益,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指明了幸福的实践生成——自主劳动,得出了幸福的目标诉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视个体与人民幸福相统一为幸福的价值旨归,破译了人类幸福密码,实现了幸福论的崭新出场。

    100多年前,马克思在窥探“现实的人”之真实生存境况中,破译幸福密码,实现了人之幸福与现实世界的真正关联。今天的中国,新时代幸福问题更成为人民之关切,时代之核心。从马克思的幸福宝典中寻求理论指导,获取时代启迪,极具现实意义。

    实现新时代人民幸福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人民群众安全感。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幸福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其次,要关切人民群众利益问题;人民利益是历史背后的真实力量,“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实现新时代人民幸福要匡正劳动生态,提升劳动创造价值感。首先,要保障人民“有劳动”能“自主劳动”;脱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幸福就失去了物质根基。其次,要营造人性化劳动环境;其中包括劳动实体环境,以及劳动风气等劳动大环境的改善。

    实现新时代人民幸福要全面发展,增强美好生活获得感。首先,要充分满足人民需要;美好生活是人民与幸福统一于新时代现实世界的一种完满存在形式,是人民需要充分满足的生活。其次,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提升人民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尤为强调教育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要使人成为发达且全面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再次,要通过有效创造、分配和利用自由时间丰盈人民个性;“发展个性时间缺乏,意味自由发展空间的萎缩,由此决定了个人的存在只能是片面的”。

    实现新时代人民幸福要坚持人民共享,筑牢共同幸福归属感。“每一位人的幸福,应当搭建在共同劳动、平等享受福利的根基上”。立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起国家的繁荣昌盛,理应公平正义的共享经济社会建设成果和未来发展机会。构建对象全民化、内容全面化的新时代共享体系,是筑牢共同幸福归属感的关键之举。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关于作者
kepu1126

用户组:资深会员

  • 主题

    897

  • 帖子

    897

  • 关注者

    2